-
“西成杭武”是指西安、成都、杭州和武汉这四个城市,它们在近年来被广泛认为是新一线城市。西安能够跻身新一线城市,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安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等。这些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为西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2. "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西安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为西安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3. "交通枢纽地位突出":西安位于中国西部,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安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4. "教育资源丰富":西安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5. "城市环境优美":西安的城市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空气质量较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6.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西安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快速发展的经济、突出的交通枢纽地位、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政策支持,成功跻身新一线城市。举报 -
感请这个问题,西安跻身新一线城市并不意外,因为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安在国人的印象中发展还是不错的。今天借此机会简单谈谈对于西安的观察。
新一线城市最早提出时,西安就在其中
早在2013年刚提出新一线的概念的时候,西安就在其中。只是2017年的时候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国人开始关注新一线了而已。那么西安进入新一线城市固然有几分道理,几点愚见:
第一、从商业资源集聚度来看,西安在西北地区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因为地理因素和历史原因,西安自古至今都是老大哥的地位,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一亿多的人口和资源,足以支撑起一座新一线城市。要知道西北排名第二的甘肃省会兰州,2017年的GDP总量仅为2523.54亿元,比起西安的7469.85亿元可是有巨大差距的。无论是按照城市发展规律还是其他来说,大城市对于周边小城市的虹吸效应只会越演越烈,尤其是西安被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后,这种强省会发展战略还会被持续加大执行。
第二、交通枢纽地位无可撼动的。无论是当初西安铁路局归属郑州铁路局的时候,还是如今西安的综合交通一直处于全国比较靠前的地位。随着西安成为全国12个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城市之一,未来的交通枢纽地位还将长期保持绝对优势。
第三、从城市人口数量来看。西安在放宽落户限制的情况下,一年时间落户西安就达到了73万人,不出意外西安2018年将成为又一个千万常住人口的城市。一个城市占据了5个省份20%的人口数量,不得不说西安具备新一线城市的条件。
第四、从未来城市发展来看。西安本身就有不错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基础,加上国家对于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持续支持,西安只要不出意外未来发展绝对是可期的。
而媒体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判断主要是基于现在的资源、人口、交通地位和未来潜力来进行考量的,这几点无论从哪里来说西安都是够资格的。
西安虽然说具备了进入一线城市的条件,但是未来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第一、GDP总量不足是硬伤。到2017年西安的GDP总量为7469.85亿元,起码在新一线城市中不算靠前,截止到2018年为止,GDP总量没有破万亿的新一线城市仅仅有西安、沈阳和东莞三个城市了。所以,在未来发展中西安的主要作用还是尽力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第二、本身的科研优势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是难点。按道理来说西安本身足够优秀的科研、教育实力应该足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转型。但是实际情况是2017年西安三次产业构成为3.8:34.7:61.5,第二产业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似乎整个西安的第二产业都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了(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这点不得不需要重视。
第三、人口聚集容易,但是如何留住是难点。当大家都吃惊于西安一年落户70多万的时候,我却在想如何安置这些人?足够优秀的产业是留住人才的根基,如果这点不处理好,未来人口流失也是必然。
综上,西安进入新一线城市有其固然自身条件因素,但是说句实话有这么多优秀条件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呢?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城市发展和房产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