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晨光到暮色 探寻西安基层城管人的匠心图谱 2025西安城管人主题宣传活动系列报道之三

西安 更新于:2025-07-25 13:16
  • 淡泊的漂流瓶1u

    城市文明的画卷里,总有一群人在细微处落笔。“城心为民榜样力量”2025西安城管人主题宣传活动自启动以来,记者历时一个多月深入一线采访,聚焦基层城管人的日常工作——他们有负责街巷洁净的美容师,有负责草木葱茏的园艺师,也有设施运转的检修员,还有规范秩序的执法者……华商报推出系列报道,带大家探寻西安基层城管人的匠心图谱。

    王雨程:坚守一线保障城市洁净

    王雨程喜欢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行事。她将工作按“年度框架-季度细化-月度集思”三级计划推进,并且喜欢与一线项目人员共同制定方案。也正因此,王雨程在西安曲江新区环卫管理工作中出类拔萃。

    自2010年加入曲江新区接手环卫工作后,她亲力亲为操心每个细节,凭借不服输的干劲,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

    王雨程坚持深扎一线,每日带领项目经理巡查,不遗漏任何一处卫生死角。她用脚步丈量城市洁净,不论严寒酷暑、雨雪天气,始终坚守岗位,保障城市环境品质。在她的带领下,曲江新区的市容环境始终保持精细化、品质化。她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城市家具标准化擦洗作业,指导一线人员,必须区分内外侧清洁,有效规避了清洁痕迹问题,切实提升了作业整洁度与视觉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她结合业务实际,不断健全管理、考核等工作机制,系统性提升团队的精细化管理效能。

    市容管理工作繁琐,反复性强,每天都要从“零”开始。作为城市“管家”一份子,王雨程坦言,还将继续坚守环卫一线,保障城市洁净。

    张继: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生活垃圾清运,是别人眼中是不折不扣的“臭活儿”。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满满的职业自豪感,张继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奉献精神,把这项工作干出了花。

    垃圾在转运时会出现“渗滤液”,这些渗滤液不但会产生刺鼻的味道,而且会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雁塔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副站长张继和同事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首先,协调各街办将其他垃圾转运站沉淀池通往市政污水管网的通道封闭,严禁将站内渗滤液以及清洗站内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同时对辖区所有其他垃圾转运站进行排查,完善站内渗滤液收集设施(沉淀池),将站内产生的渗滤液先收集在沉淀池内。待沉淀池将满时,由第三方采用专业密闭吸污车辆将所有产生的污水转运至专业机构进行处置。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二次污染问题,对治理生态环保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继主要负责区域内生活垃圾清运监督、协调和管理等工作。他说:“雁塔区日均生活垃圾1000余吨,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它们送至焚烧厂,确保‘每日清零’。”

    杨璋:柔性执法显担当

    在西安市莲湖区青年路街道辖区,提起女城管杨璋,商户们说她“讲道理”,队员们称她“铁娘子”。这位从机关走向基层的年轻城管人,用创新与温情不断提升城管执法的形象。

    2023年以来,杨璋牵头建立了《队员守则》等12项制度,推行“首违不罚”机制,累计规范占道经营300余起。她创新“六方座谈”机制,组织商户、群众代表等定期议事,解决城市管理问题500余件,让“721工作法”进一步落地生根。

    每到节假日是杨璋最忙碌的时候。秩序管控中,她与交警联动,拦停电动车引导绕行,用“5+2”“白+黑”的坚守换来有序的环境。作为中队“智慧大脑”,她提出“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微信群实时处置问题。从党政办保密岗到城管执法者,杨璋用脚步丈量辖区,用匠心守护城市,让“城管蓝”在为民服务中闪耀光芒。

    杨璋的台账里记录着商户的困难,微信运动里藏着日均2万步的坚守。“城市管理像绣花,既要规矩底线,也要针脚温柔。”她的“温度哲学”,让街巷在秩序与烟火气里绽放光彩。

    鲁玫:用标准守护绿色

    在西安市城市绿化事务中心,工程师鲁玫怀揣热忱,在园林绿化岗位上绽放光彩。自2019年9月入职以来,她以扎实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为城市绿化事业贡献力量。

    牡丹苑是鲁玫的重点工作区域。面对初期对牡丹养护的陌生,她积极求教、查阅文献,快速掌握养护技术。在精细化养护管理中,她指导制作瓦片围堰、月季花墙,精心修剪乔灌木,显著提升园区景观效果。地铁八号线施工前期,她主动配合施工方,调查记录苗木迁移情况,对迁移苗木进行精细化管理并保存资料。

    鲁玫在工作中勇于探索。牡丹补栽工作中,她整理栽植养护技术,创新使用无纺布袋代替传统花盆,降低成本且改善透气性。她积极筹备牡丹花展,从创意构思到活动实施事必躬亲,为市民呈现精彩展览,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她还投身园林病虫害调研及治理,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技术规范,助力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标准化发展。

    “我将继续扎根一线,用标准守护绿色,用沟通推进落实,用闭环守护品质!”鲁玫在园林绿化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用青春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章,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贡献着坚实力量。

    宇文肖泽:点亮城市的“掌灯人”

    宇文肖泽是点亮碑林区城市夜空的掌灯人。从环卫、市容等多岗位历练后,如今他负责全区290栋楼宇、301个控制柜、78组灯饰、14座人行天桥的亮化维护工作的日常巡检与故障处理。“亮起的每一盏灯都能照亮行人回家的路”,这是他坚守岗位的意义。

    每晚7点到12点,宇文肖泽都会对点亮情况进行巡查。冬季,经常顶着寒风站在楼顶进行维修检修,他常需化身“蜘蛛人”进行高空作业。他主要负责检查,但关键时刻也要亲自上阵。

    “服务群众的事儿,干就完了!”他深知安全重于泰山,严格要求别人的同时也严于律己。

    宇文肖泽认为灯光不仅是照明,更是美化城市、展现审美的一门艺术。他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多次向朋友请教,赴外地“取经”,不断优化辖区灯光美学效果。

    宇文肖泽用专业姿态点亮城市灯带,以实干践行着新时代基层市政工作者“钉钉子”精神,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树立了标杆。

    孙瑾堃:把每一件小事做成精品

    2014年入职以来,孙瑾堃始终扎根市政维护一线。他日常负责高铁新城片区涵盖西安北客站、草滩渭河大桥等关键节点的市政设施、城市照明、道路桥梁等维护工作。

    2023年,草滩渭河大桥移交市政管理时,面对跨河桥梁维护的技术空白,他带领团队驻扎现场两周,协调安装120盏路灯,结束了大桥夜间无照明的历史,过往司机纷纷点赞。

    民生问题无小事。2022年,某小区污水外溢致路面结冰,居民出行受阻。他顶着严寒牵头多部门会诊,48小时内疏通管道。这样的民生实事,他每年要办结30多件。翻开他的工作日志,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井盖缺失-已更换”“路灯故障-已修复”等细节。

    在科技赋能领域,孙瑾堃引入长安大学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在草滩渭河大桥安装传感器与摄像头,实现荷载数据实时采集、预警效率提升90%。他将23处易积水区域纳入数字化管理,雨季排水响应速度缩短至15分钟,相关经验在全市推广。

    11年间,孙瑾堃参与完成15项民生工程,先后荣获“六好城管队员”“强转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当被问及工作秘诀时,他指着办公墙上的标语:“把每一件小事做成精品”。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强 杜蒙 实习生 白雨彤 刘子茵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